記者昨日從市財政局獲悉,珠海近日出臺了《關于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意見》明確,從2015年起,珠海將大幅提高種糧補貼標準,其中水稻每造每畝補貼150元,其他作物每造每畝補貼75元。據測算,提高種糧補貼標準將直接增加糧農收入近500萬元。
補貼標準居全省前列
據悉,該《意見》明確了珠海糧食發展目標,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糧食考評任務。
《意見》中明確了糧補新政策,即從2015年起,我市種糧補貼標準為:水稻每造每畝補貼150元,其中由市財政補貼100元,區、功能區補貼50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50元,提高50%。此外,種植玉米、番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每造每畝補貼75元,包括市財政補貼50元,區、功能區補貼25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5元,提高50%。
至此,珠海糧補新政策再加上中央和省的補貼,種植水稻每造每畝補貼達243元(含中央和省補貼標準,按2014年補貼標準計算,下同),玉米每造每畝補貼達85元。另外,珠海還繼續執行機插秧作業每造每畝補貼60元的優惠政策。珠海種糧補貼標準、機械化推廣力度均居全省前列。
扶持龍頭企業規模經營
此外,《意見》中還鼓勵糧食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按照新政策,在農民自愿有償基礎上,政府將扶持有品牌、有市場的農業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實行規模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糧食生產規模,總面積達300畝以上的,市政府給予我市戶籍企業、合作社或種植大戶兩年每造每畝增加補貼50元。同時,政府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對實施有機栽培的,每造每畝另補貼50元,用于補貼農戶使用生物防治、有機肥料,以調動企業、農民種植有機糧食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