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國內外糧食供給狀況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我省糧食消費增長有所提速,從外省采購量大幅增加,進口量止升回落,地方儲備糧庫存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和食用植物油消費價格指數均上漲0.8%,糧油市場延續基本平穩態勢。2017年,穩中求進的宏觀政策總基調有利于糧食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國內糧食有效供給將進一步增加,國內外糧食市場將加速融合,我省可以更好地利用外部糧源滿足消費需求。隨著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糧食價格將更加貼近市場,全年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一、2016年糧油市場情況回顧
(一)糧食供應有利條件進一步積累。從國際看:糧食供給條件近年最好。全球谷物產量創歷史新高,實現罕見的連續4年全球性豐收,谷物供應量、貿易量分別比近5年平均水平高5.7%和11.36%。從國內看:糧食供求寬松格局延續。全國糧食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水平,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同時,積極推動糧食流通市場化進程,不再進行玉米托市收購,越來越多糧源直接進入流通市場。從我省看:糧食產量、采購量和庫存量不同程度增加。糧食產量1360.2萬噸,同比增加0.2%;從省外采購和進口糧食合計3745萬噸,同比增加4%,其中從省外采購糧食同比大幅增長約20%;12月底全省糧食總庫存量同比提高約15%。
備注:全球谷物產量:大米、小麥、粗糧,不包括大豆和薯類。
全國糧食產量:稻谷、小麥、粗糧、大豆、薯類等。
(二)糧食消費增長提速。2016年全省糧食消費量4490萬噸,同比增長4.8%。受“肉糧”比價擴大、養殖行業逐漸回暖、豬和禽存欄量回升影響,飼料用糧消費量2080萬噸,同比增長約8%。受二孩政策等因素影響,人口增長幅度明顯擴大,營養品、嬰兒輔食需求增加,口糧消費量1880萬噸,同比增長2%。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對工業用糧消費有間接拉動作用,工業用糧消費量532萬噸,同比增長3%。
(三)糧食進口量連年大幅增長勢頭開始下降。由于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玉米價格隨行就市并出現大幅下跌,國產玉米首次具備與進口玉米、大麥、高粱等飼料用糧的競爭力,從而抑制了飼料用糧進口。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外價差依然較大,口糧及油料進口呈持續增長態勢。全年我省進口糧食2389萬噸,同比減少約12.97%,扭轉了2012—2015年糧食進口量年均增長約27%的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玉米、高粱和大麥數量分別為130萬噸、439萬噸和181萬噸,同比大幅下降29%、21%和38%;大米、小麥和大豆進口量分別為246萬噸、206萬噸和1129萬噸,同比增長8%、10%和7%。
(四)糧食價格走勢分化。2016年,全省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大米、小麥粉及食用油等糧油商品價格平穩略升,玉米價格大幅下降。大米批發和零售價同比分別上漲2.2%和1.1%;小麥粉批發和零售價同比分別上漲0.2%和3%。玉米價格快速下跌,同比跌幅約為15%,且跌幅一度超過20%。
備注:玉米批發均價在右側價格標尺顯示。 二、2017年糧油市場形勢預測
2017年保障市場糧食供應和價格穩定具備多項有利條件,全省糧食市場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但是,從長遠看,我省作為全國最大糧食主銷區,保障糧食安全依然任重道遠,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一)從宏觀政策看:穩中求進總基調有利于糧食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從經濟工作總基調看,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2017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是增長7%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是控制在3%以內,以上兩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保持相對穩定,有利于避免糧食需求過快增長和糧價大幅波動。從農業農村工作主線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決不意味著忽視糧食生產,而是通過調整優化農產品種植結構、生產方式和產業體系,以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預計改革過程中不會發生糧食市場大起大落。
(二)從國內糧食供應看:有效供給增加有利于我省立足國內采購糧源。當前國內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國家積極“去庫存”、減少政府直接收購的同時,定期組織政策性糧食拍賣,更多糧源將進入市場流通渠道。同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生產環節,減少供給過剩的玉米播種面積,增加產需缺口較大的大豆等品種播種面積;在流通環節,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國產糧食供給結構更加合理,與市場需求更加貼近。隨著改革不斷深化,國內市場糧食有效供給將不斷增加,有利于我省立足國內市場采購糧源。
(三)從對外開放看:國內外市場加速融合有利于我省合理利用國際糧源。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17年全球谷物供需仍將保持寬松局面,年末庫存有望比2016年增加3%以上,達到新的歷史高位,國際市場糧源供應充足。此外,隨著國家推進糧食市場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提升國產糧食品質,國產糧食將具備越來越強的國際競爭力。預計今后我省糧食進口將由價格驅動的被動進口向主動利用國際糧源補充市場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方向逐步轉變。
(四)從糧食消費看: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糧食消費需求加快升級。初步預測,2017年我省糧食消費量仍將保持一定幅度增長。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糧食消費觀念和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不再僅僅滿足于“吃得飽”,而且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城鄉居民對名優特新糧油產品需求將越來越旺盛,對普通產品需求將逐步下降。糧食消費需求加快升級,對糧食生產、加工以及質量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國內糧食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的形勢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通過供給端發力,全面提升糧食供給保障水平,不斷適應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升級需要的重大舉措。
(五)從深化改革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糧食生產,價格更加貼近市場。一是政策對糧價干預將減少。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收購政策;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與上年保持不變,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比上年分別下調3元、2元、5元,進一步縮小與市場價格的差距;政策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將逐漸減弱。二是價格對生產有更強導向。隨著農民生產糧食國家“照單全收”局面的改變,農民將更加主動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糧食品質,市場對于糧食生產調節作用將日益顯現。三是糧食價格走勢保持偏弱運行。分品種看,稻谷供應階段性過剩,價格穩中偏弱;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價格有上漲空間;玉米價格依然承壓,延續探底走勢;食用植物油受成本上漲影響,價格將緩慢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