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穩(wěn)”成為省內糧油市場運行的主基調,主要表現在:糧食供給、需求、進口增長穩(wěn),市場價格運行穩(wěn)。預計后市在國際市場糧食供給增加、國內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雙重作用下,省內糧油供需和價格將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
一、前三季度全省糧油市場主要特點
(一)糧食供給數量和質量穩(wěn)步提升。全省春收、早稻產量合計 640 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前三季度從外省采購和進口糧食合計約 3200 萬噸,同比增長 13.5% 。其中,進口糧食總量 2225 萬噸,同比增長 8% ;從外省采購糧食大幅增加 28.42% ,達 985 萬噸。各主要糧食品種外省采購情況呈不同走勢:玉米采購量大幅增加,省內主要港口國產玉米到貨量約 860 萬噸,同比增長約 85% ;稻谷采購量有所下降;小麥采購量同比基本持平。我省抓住國家有關部門實施“優(yōu)質糧食工程”、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有利時機,深化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寧夏等省(區(qū))的糧食產銷合作,組織黑龍江好糧油進廣東專項推廣活動,加大優(yōu)質、適銷糧油品種采購,促進了省內糧食供給質量提升。
(二)糧食需求穩(wěn)中有增。一是口糧消費量跟隨人口剛性增長延續(xù)穩(wěn)步、持續(xù)上升態(tài)勢。地方儲備糧增儲任務完成后,稻谷采購需求下降。二是飼料用糧消費保持穩(wěn)定增速。我省飼料產業(yè)發(fā)達,前三季度全省工業(yè)飼料產量 2192 萬噸,同比增長 8.43% ,共消耗玉米、豆粕等糧食 1600 萬噸。 6 月以來,國產玉米價格整體低于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省內企業(yè)對國產玉米的需求數量保持較高增速。三是工業(yè)及其他用糧消費穩(wěn)定增長。全省工業(yè)用糧約 400 萬噸,同比增長 4.5% 。
(三)糧食進口總量增速平穩(wěn)。前三季度,全省糧食進口量 2225 萬噸,同比增長 8% ,其中:小麥 239.44 萬噸,增長 33.9% ;大米和稻谷 195.83 萬噸,增長 5.96% ;玉米及其替代品 587.24 萬噸,下降 7.79% ;大豆 918.15 萬噸,增長 14.65% 。小麥、大米和稻谷、玉米及其替代品、大豆在糧食進口總量的占比從上年同期的 10 : 10 : 36 : 44 改變?yōu)?12 : 10 : 30 : 48 。主要原因:一是國內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去庫存”等政策作用顯現,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喪失價格優(yōu)勢,省內玉米采購主渠道轉向國內市場,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二是優(yōu)質小麥需求增長較快,國內供給量少價高,且國內外價差偏大,刺激小麥進口。三是國內養(yǎng)殖業(yè)對豆粕的需求旺盛,油廠大豆壓榨利潤持續(xù)良好,加上大豆進口無配額限制,帶動大豆進口增長。
(四)糧油市場價格平穩(wěn)運行。從價格指數看,前三季度,全省糧食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 1.3% ;截至今年 9 月,連續(xù) 28 個月單月同比漲幅低于 2% ,其中有 9 個月低于 1% ;食用植物油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 0.5% 。糧食消費價格指數和食用植物油消費價格指數分別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 )低 0.1 和 0.9 個百分點。分品種看,一是大米和小麥粉價格處于震蕩走勢。 9 月底與年初相比,大米和小麥粉零售價分別震蕩上漲 1.46% 和 0.74% 。二是玉米價格探底回穩(wěn)。在經歷 2 月探底后逐步回升,玉米價格從 6 月起至 9 月一直維持平穩(wěn)走勢。 6 月以來,國產玉米價格一直穩(wěn)定在 1800 元 / 噸上下小幅波動,價格整體低于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 9 月底與年初相比,玉米批發(fā)價上漲 2.81% 。三是食用植物油價格溫和上漲。 9 月底與年初相比,食用植物油均價上漲 3.23% ,其中:花生油和調和油分別上漲 3.94% 和 0.42% 。
二、后市糧油市場形勢預測
(一)國際市場糧食產量和庫存量預計小幅上漲。相關國際機構普遍預測,國際市場糧食產銷總體保持穩(wěn)定。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谷物理事會以及美國農業(yè)部等組織對 2017/18 年度糧食產量、消費量、期末庫存預測趨于中性,各主產國糧食產銷量此消彼長,總量變化不大。 10 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繼續(xù)上調 2017/18 年度全球谷物和粗糧的產量和期末庫存量預測值,其中:谷物產量和期末庫存量分別達 25.89 億噸和 7.21 億噸,分別增加 0.26% 和 1.23% ;粗糧產量和期末庫存量分別達 13.61 億噸和 2.9 億噸,分別增加 2.61% 和 0.84% 。
(二)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促進糧食產銷結構優(yōu)化。我國糧食產量除玉米、稻谷呈現階段性供過于求特征外,小麥已連續(xù)多年產不足需,大豆產需缺口仍然很大,對外依存度高。隨著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玉米產量將下降,逐步具備對進口玉米的替代效應;增加優(yōu)質小麥的種植,更加注重小麥品質;大豆產量將實現增長,有利于降低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10 月預測, 2018 年小麥產量增長 1% 、稻谷產量與上年持平、玉米產量下降 3.2% ,而大豆產量增長 10.8% 。
(三)省內糧油消費量穩(wěn)定增長,價格保持基本平穩(wěn)。當前,國際市場糧食供應量增加,主要產糧國對我國的糧食出口政策保持穩(wěn)定;國內夏糧與早稻產量“一增一減”,總量同比略增,秋糧有望獲得好收成,且糧食生產更加注重“質”的提升,高質量糧食供給將逐步增加。國際和國內穩(wěn)定的糧食供給環(huán)境有利于我省有效解決產需矛盾,維護糧食市場穩(wěn)定。需求方面,預計全省大米、小麥粉等口糧消費低速增長,玉米外省調入量將繼續(xù)增加,大豆進口量將維持高位,優(yōu)質小麥進口增速將隨著國產小麥的替代作用逐步放緩。價格方面,進口小麥、國產優(yōu)質稻米等優(yōu)質糧油品種價格有上升空間,普通糧油品種價格將平穩(wěn)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