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飼料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一、成果來源及簡介
成果主要來源:“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研究任務-新型優質蛋白飼料原料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1BAD26B01-3); 2017年農業技術試驗示范(農業部農產品加工)項目-油料餅粕生物轉化關鍵技術研究。
成果簡介:針對我國優質蛋白質飼料資源嚴重短缺,糧油加工副產物資源豐富、但飼料利用率低等難題,開展了新型發酵飼料原料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產業化示范和畜禽上應用等系統研究,促進了豆粕替代和無抗飼料技術發展,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發酵餅粕飼料產業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
?。?)谷物加工副產物發酵飼料產業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
?。?)發酵飼料內源毒素及功能因子檢測技術;
(4)成功研制多功能發酵塔、粘性發酵飼料低成本保質干燥及粉碎、自動化控制與安全保障控制等發酵裝備;
?。?)本成果已申請多項專利,實現了發酵生物飼料在全國的產業化示范推廣。
二、成果技術內容和對行業的意義
1、建立了棉粕、菜粕、豆粕等固態發酵增值工藝3套中試生產線。發酵菜粕、發酵豆粕內源毒素生物脫毒率達90%以上,發酵棉粕游離棉酚<400 ppm,有效能量、真蛋白、小肽含量顯著提高。
2、開展了淀粉加工副產物的生物轉化技術研究,年產4萬噸玉米淀粉副產物、白酒糟發酵飼料,蛋白酶活力達800 u/g,小肽含量達15%。發酵小麥淀粉副產物戊聚糖漿低聚木糖含量達21.3%,發酵淀粉副產物牛羊精飼料,真菌毒素水平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發酵味精廢水飼料酵母水溶性蛋白和小肽含量為8%和5%,發酵谷朊粉水溶性谷氨酰胺肽含量達204 mg/g。
3、突破了硫甙降解產物、游離棉酚檢測技術難題,廣譜識別棉酚單克隆抗體及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靈敏度0.2 ppm;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單克隆抗體靈敏度達1 μg/kg;20種真菌毒素多重免疫檢測試紙條技術靈敏度達0.2-10 μg/kg。
4、開發了年產1到12萬噸大型發酵飼料成套工藝及裝備,實現了大型智能化發酵飼料裝備在全國及東南亞國家的產業化應用。
油料餅粕生物轉化技術的研究,對緩解我國優質蛋白質飼料資源短缺、提高農副產品轉化的技術水平、降低畜禽氮磷的排放量、減少飼用抗生素的使用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本項目具有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成果技術指標及先進性
1、建立了棉粕、菜粕、豆粕等固態發酵增值工藝3套中試生產線,發酵餅粕的內源毒素生物脫毒率達 90%以上。
2、發酵小麥淀粉副產物戊聚糖漿低聚木糖含量達21.3%,發酵淀粉副產物牛羊精飼料,真菌毒素水平達到國家衛生標準。
3、突破了硫甙降解產物、游離棉酚檢測的技術難題,廣譜識別棉酚單克隆抗體及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靈敏度0.2 ppm;20種真菌毒素多重免疫檢測試紙條技術靈敏度達0.2-10 μg/kg。
4、開發了年產1到12萬噸大型發酵飼料成套工藝及裝備,實現了大型智能化發酵飼料裝備在全國及東南亞國家的產業化應用。
四、技術成熟度
相關技術成熟,在應用企業進行驗證后可直接應用。
五、應用情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原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為龍頭,先后與4家參加單位和4家合作單位構建技術合作關系,己與岳陽佳新油脂有限公司、中鶴集團、江蘇正昌集團、中紡集團等單位實施技術開發合同,與吉林巨潤、北京資源簽訂發酵生物飼料開發合作框架協議,在前期小試基礎上,逐步實現中試、生產工藝技術的成熟和規?;?、產業化應用。
經對本項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邁安德集團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泰安生力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資源亞太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及4家成果合作應用單位提供的應用證明統計,從2006年到2017年6月累計建設發酵酶解類飼料原料生產能力達227萬噸、已生產銷售發酵酶解類飼料原料產品達231萬噸,新增產值96.5億元,新增利潤7.55億元,新增稅收(含國家免征稅收)10.77億元人民帀。據不完全統計,少用魚粉等優質蛋白100萬噸,節支總額為40億元以上。
六、成果轉化造價及投資預算
成果轉化造價及投資預算可以根據具體實施情況計算。
七、成果應用案例
邁安德集團有限公司開發了發酵豆粕、發酵棉粕及發酵菜粕、發酵谷物加工副產物、發酵淀粉加工副產物等產品生產成套設備,己累計設計、承建年產1萬噸到12萬噸成套設備28家,近5年簽訂的發酵飼料相關成套工程的訂單達1億元,創造利潤約600萬元,創造稅收約400萬元。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投資2640萬元、構建發酵飼料生產線43條,在全國及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家的40家飼料公司推廣應用發酵技術,累計推廣發酵類飼料原料96萬噸,新增產值43.2億元,新增利潤2.1億元,新增稅收5.6億元人民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北京資源億家集團累計推廣發酵類飼料原料35萬噸,新增產值12億元,新增利潤1.02億元,新增稅收1.5億元。
八、成果合作方式
雙方可以通過簽訂技術開發(合同)、技術入股、技術許可的方式進行合作,需求方可以提供部分研發資金促進技術持有方進行技術的持續性研究,技術持有方可以協助需求方促進產品的銷售,同時獲得一定比例的銷售額提成。
九、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愛科
聯系電話:010-56452666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地址: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園永旺路23號
發酵飼料產業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