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控溫氣調儲糧技術
一、成果來源及簡介
成果來源于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項目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儲備糧減損新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相結合的結果。該成果獲得中國糧油學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一等獎。技術成果中糧倉氣密改造技術“一種糧倉覆膜密閉系統”獲得發明專利ZL201010549997.8。
二、成果技術內容和對行業的意義
氮氣氣調儲糧是從空氣中分離出高濃度氮氣,通過糧庫地下預埋的供氣管道,充入氣密性達標的糧倉中,置換出糧堆內的氧氣,長期保持高濃度氮氣,在糧堆內形成不利于害蟲、霉菌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減弱糧食自身的呼吸代謝,實現蟲霉物理防治、延緩糧食品質劣變、抑制發熱生霉等安全儲糧目的。適用于糧庫稻谷、玉米和大豆等糧種的綠色儲藏。通過改變糧倉生態環境,達到殺蟲、抑菌和延緩儲糧品質陳化,降低生態環境污染,增加儲糧經濟價值,從而實現安全、綠色儲糧目的。技術成果包含氮氣氣調儲糧防蟲、品質變化規律等基礎數據參數,氮氣氣調儲糧成套工藝,節能化儲糧專用制氮設備,氣密等相關工藝材料,建立了一套專有的氮氣氣調儲糧技術體系和應用工藝,優化了氣調儲糧工藝,提高了充氣效率,有效整合了資源、有效地降低了建設和運行成本,并在應用中不斷總結、提升和創新,擴大應用范圍,有效降低了建設和運行成本,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現了糧庫糧食綠色保質儲藏。該成果獲得中國糧油學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一等獎。
三、成果技術指標及先進性
1.首次將氣調和控溫有機結合并大規模應用于糧庫的糧食儲藏,采用高濃度氮氣有效代替了化學藥劑防治儲糧害蟲,實現了綠色儲糧。
2.首次開發了適用于儲糧專有的氮氣發生設備(變壓吸附制氮機)。氮氣出口濃度99.5%,
3.創新研制了“一種糧倉覆膜密閉系統”。
4.優化提出了抽氣強排法工藝。
5.開發了氣調儲糧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對制氮設備與儲糧工藝有機融合,把儲糧工藝以控制軟件方式寫入,實現了智能化控制,提升了氣調儲糧智能化水平。
6.首次實現了氣調儲糧規范化。編制了《氮氣氣調儲糧技術規程》、《氮氣氣調儲糧工程設計規范》、《氣調儲糧安全標志》三個企業標準,提升了技術應用規范化。
四、技術成熟度
該技術成果目前已形成有制氮機、氣密材料和槽管、氣調儲糧智能控制系統等產品,技術成果已大規模推廣應用。
五、應用情況
隨著制氮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央儲備糧南京直屬庫和廣西防城港國家糧食儲備庫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開始實倉應用試驗,試驗效果良好。中儲糧集團公司于2007年啟動氮氣氣調技術推廣,并不斷擴大。已在150個直屬庫完成了1500萬噸倉容的氮氣氣調儲糧工程建設。目前該項目還將進一步推廣應用中,該項目使我國氣調儲糧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技術應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六、成果轉化造價及投資預算
該成果已轉化,投資預算為一億斤倉容70萬元左右(不含制氮機房建設投入)。
七、成果應用案例
2008年總氣調儲糧規模為68萬噸,玉米一般儲藏1~2年,稻谷儲藏2~3年,小麥儲藏3~4年,大豆儲藏1~2年,平均按2年儲藏期計算,為產業鏈下游企業提供采用氣調儲糧技術的綠色食品原料約34萬噸,每噸增收約40元,2008年將增收1360萬元。
八、成果合作方式
按市場化業務直接向需求方提供全套系統工程技術服務。
九、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浩杰
聯系方式:028-8766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