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要讓無錫市民吃得飽吃得好,還要讓他們吃得安全。從9月22日召開的《無錫市糧油流通安全條例》實施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由本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制定、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無錫市糧油流通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15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當天起實行。據悉,《條例》是全國首部地級市糧油安全地方性法規,此前的《無錫市糧油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昔日魚米之鄉已成糧食主銷區
無錫曾是全國重要的大米產區,無錫米市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快速推進,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常住人口規模不斷增加,產需缺口越來越大,無錫已由過去的“魚米之鄉”變為現在的糧食主銷區。去年,全市稻麥播種面積為153萬畝,全年糧食消費總量約200萬噸,糧食自給率僅約40%。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為6萬多畝,全年食用油消費總量約12萬噸,油脂自給率僅約2.5%。
如今,全市60%以上、市區近80%的糧食供應需要通過流通市場來保障,主要向東北、蘇北地區采購。“目前多為意向性糧食購銷合作關系,一旦市場波動很大,就難以確保買到足夠的糧食。”市糧食局人士說,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極易造成糧食供應不足并影響社會穩定。
明確建域外糧源基地并有補貼
據介紹,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走訪調研也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錫市民對糧油質量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市糧食安全保供壓力也越來越大,“老百姓不再是簡單地要求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放心。”同時,市糧油管理工作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在行政管理體制、應急保供、收儲加工、市場監管、產業發展等方面亟待完善。
市人大常委會相關人士介紹說,《條例》堅持糧食供應安全應遵循“增強供應保障能力,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的原則,明確了各級政府應當加強糧油市場體系建設,穩定本地糧食生產規模,提高自給水平,加強與域外糧源基地的合作,“要讓更多的無錫市民吃上安全優質糧,就需要加強域外糧源基地的合作,而這也將是未來的工作重點。”因此,《條例》明確,對本地糧源基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購糧價不低于市場價,以進一步掌握本地糧源,我市還將建立域外糧源基地,對基地給予適當財政補助,以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
建糧油經營信用失信“黑名單”
《條例》還明確將成品糧油批發市場建設納入全市市場規劃,推進市場資源整合,以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條例》強調對市場供求形勢進行監測和預警分析,開展糧油供需平衡情況的調查統計和信息發布。
《條例》規定,要將糧油經營信用記錄納入信用信息平臺,公開嚴重違法失信行為;還明確對糧油污染將加強監控,糧食部門要會同農業、環保等部門制定相關處置辦法,對區域性糧油污染要及時采取強制性檢驗、警示公告、干預性收購、分類儲存、定向處置等措施。
糧油質量安全有了“緊箍咒”
《條例》中特意將質量安全單列為第三章,并有多條詳細條文。
《條例》第22條規定,超過正常儲存年限的糧油銷售出庫,應當經有資質的質量監測檢驗機構進行質量鑒定。不符合食用衛生標準的,禁止流入口糧市場。
第23條規定,儲存期間使用過化學藥劑并在殘效期限內的糧食,應當檢驗藥劑殘留量;符合國家標準的,方可銷售出庫。
第26條規定:糧食、食品藥品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推進糧油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完善糧油質量標識制度,加強糧油收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并及時發布糧油流通安全信息。
第30條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糧油質量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瞞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來源: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