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糧食局局長張軍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最近,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持續高位震蕩,多個國家糧食供求出現緊張,個別國家由此引發了社會不安定,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我省是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之一,糧食消費人口超過1億,保障全省市場糧食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做好糧食工作、確保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認真分析和把握當前糧食市場形勢,抓住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場糧食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一、當前全省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保持長期供需平衡存在較大壓力
從全球看,受一些糧食主產國因災減產導致糧食供給減少、部分國家發展生物能源增加了糧食消費需求、世界石油價格上漲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趨緊、價格上漲,全球性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07/2008年度世界谷物產量20.77億噸,消費量20.97億噸,除中國外的庫存消費比降至13%左右,遠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18%的警戒線。2007年世界小麥、大豆和玉米價格分別上漲112%、75%和47%,其中小麥和玉米達到近十年最高價位。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全球有36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部分糧食出口國采取加征關稅、取消出口退稅等措施減少出口量;部分糧食進口國采取暫停征收或調低進口關稅、提高進口預算等措施緩解糧食供應壓力。
反觀國內,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支農惠農政策措施的有效作用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2007年產量達10030億斤,庫存充裕,基本可以自給,受國際糧食市場的影響較小。但從長遠看,受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糧食供給增加有限的影響,保障糧食供需平衡的任務仍很艱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緊繃,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決不放松糧食生產,必須把糧食生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切實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要穩定糧食自給水平。國務院最近召開的全國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同時,中央和省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糧食工作支持力度,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就全省而言,以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為主要手段、以政府糧食儲備和調控為后盾的糧食流通市場化體制運行良好,糧食流通渠道順暢,市場糧食供應穩定,政府糧食儲備充足。今年3月底,全省糧食商品庫存總量同比增長10%;食用植物油市場供應平穩,品種豐富。糧食價格方面,2007年全省糧食市場零售價上漲4.4%,低于全國6.6%的漲幅。同時,近十年來,全省糧食價格指數上漲幅度除2004年和2007年以外都在2%以內,有的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與每年GDP由9.4%-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由4.7%-10.6%的增長水平相比較,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從長期看,受土地等種植資源有限以及糧食單產提高難度加大等因素制約,全省糧食增產空間有限;另一方面,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糧食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產需缺口逐年擴大,目前糧食自給率只有1/3左右,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越來越艱巨。
二、立足國內解決缺口糧源,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必須立足國內解決缺口糧源,保障我省糧食安全。我省缺口糧食主要從國內其他省份采購解決。在全國糧食供需總體緊平衡的情況下,我省市場糧食供給是有基本保障的。同時,在全球糧食供需日益緊張、多個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的情況下,依靠國際市場解決我省缺口糧源是不現實的。近年來,國際間小麥、稻谷、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的年貿易糧約2.2億噸,僅為我國小麥、稻谷、玉米年消費量4.3億噸的一半左右。因此,即使有錢在國際市場上也買不到我們所需消費的全部糧食,依靠國際市場難以保障全國和全省糧食安全。中央確定的基本立足國內實現糧食供求平衡的戰略方針,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對我省來說,在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一定糧食自給率的同時,廣東每年有三分之二的糧食需要從省外采購,多年來不斷發展與主產省區的購銷協作關系,已經形成穩定的缺口糧源供給機制。目前,全省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糧食經營、多渠道解決缺口糧源的格局不斷完善,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糧食供給主要靠市場機制調節,因此只要不發生重大突發事件,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必須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歷史經驗證明,廣東糧食安全在國家糧食安全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和特殊位置,廣東的糧食市場發生了變化,往往波及到南方各省糧食市場,甚至會影響到全國糧食供求關系的變化。目前,廣東省人口數量(含外來人口)已是全國第一,經濟總量約占全國八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糧食消費省份之一。考慮到自然、地理、戰略等多方面因素,廣東糧食市場一旦發生非正常波動,潛在的危險都要遠大于其他省區,會對全國糧食市場產生重要不利影響,此時糧食作為一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其不利影響甚至有可能間接傳導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因此,無論從確保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穩定發展,還是從保障國家戰略發展全局來看,我們都必須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活躍糧食流通,牢牢掌握強有力的調控手段和應急手段。總的來講,必須一手抓市場,一手抓調控,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一手抓市場調節糧食資源。目前,全省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具有糧食收購資格的非國有糧食企業占收購企業總數53.9%.以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為龍頭、以省內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為骨干、以市縣糧食批發市場為基礎的糧食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縣級以上糧食批發市場超過150個,糧油零售網點遍布城鄉各地,人民群眾"米袋子"需求有效得到滿足。在今年初發生雨雪冰凍災害時,市場機制反應迅速,在很短時間內發揮了調節市場糧食供給的作用。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以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為主要手段,以政府糧食儲備和調控為后盾,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完全正確的。要以"流通順暢、秩序規范、供給有效"為主要目標,進一步發展糧食市場,以市場的"無形之手",有效配置糧食資源,搞活糧食流通,繁榮糧食市場。
一手抓政府糧食應急調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政府糧食儲備是廣東作為糧食主銷區應對市場糧食波動最重要的調控物資手段,也是穩定消費者心理的"定心丸".在糧食產需形勢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特別是在出現影響糧食市場穩定的突發事件時,僅僅依靠市場難以保障糧食安全。必要時,政府要對糧食市場加以調控,才能切實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因此,我省于1992年始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三級地方糧食儲備和糧食風險基金制度,糧食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不斷充實。同時,我省還率先實行糧食工作政府負責制,落實和強化政府糧食安全責任;率先出臺糧食應急預案,建立糧食應急體系;初步建成了以省直屬糧庫為核心、市縣糧庫為骨干、以國家儲備糧庫為后盾,調控全省、輻射華南的現代化糧庫網絡——"珠江糧食走廊".這些制度和措施的實行,有效應對了2003年"非典"引起的糧食搶購風波、2003年底和2004年初市場糧價快速上漲、2005年超百年一遇洪澇災害、2006年連續多次強臺風襲擊以及2008年初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等突發事件。今年春節前,我省極個別地方出現了部分經營者囤積糧食的情況,當地政府迅速安排應急加工和銷售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風險。盡管如此,保證全省糧食安全萬無一失,仍然不可掉以輕心。要適應糧食流通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增強政府糧食宏觀調控能力,切實維護糧食市場基本穩定,保障特殊情況下的糧食供應。
三、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糧食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一)進一步保障糧食生產,確保必要的糧食自給率。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在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同時,有責任為保證全國糧食生產和供應基本平衡承擔義務、作出貢獻。全省要堅守200萬公頃基本農田和1750萬噸糧食年生產能力這一紅線。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按照中央和省的有關要求,切實落實種糧補貼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嚴格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促進糧食生產,保證必要的糧食自給率。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糧食收購質量標準,充分發揮信息服務的引導作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農民種糧利益。
(二)進一步完善糧油儲備體系,為政府糧食宏觀調控提供重要手段。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要求,認真落實地方糧食儲備規模。貫徹落實我省《關于實施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的規定》,加快建立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相結合的糧食儲備體系。研究實行動態糧食儲備制度,提高儲備靈活性和實效性。按照國家要求,落實成品糧油應急儲備,研究健全全省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
(三)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體系,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總結應對糧食市場突發事件經驗,深入研究當前糧食應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指揮順暢、運作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機制。根據《廣東省糧食應急預案》,抓緊修訂和完善各級糧食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糧食應急工作指揮機構和相關制度,有針對性地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適時組織開展糧食應急演練。按照"有設施、有協議、有牌子"的要求,加強糧食應急網絡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省的糧食應急加工、運輸、銷售網絡。
(四)進一步加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的物質基礎。結合國家和省有關規劃,從滿足本地區糧食儲備、調控、應急等需要出發,做好糧庫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加大建設力度。通過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全省糧庫設施發展,進一步提升"珠江糧食走廊"功能。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建設規劃,通過盤活現有糧食設施資源、增加財政投入、引導社會投資主體參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進一步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五)進一步加強糧食市場監測分析,做好糧食安全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完善糧食市場信息監測和統計制度,健全監測網絡,優化網點布局,完善監測功能,及時準確把握市場糧食信息。做好社會糧食供需平衡調查統計分析,加強糧食生產、消費、進出口、庫存、質量等監測,完善糧食安全預測預警機制。對關系糧食流通全局、涉及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提高糧食工作前瞻性和科學性。
(六)進一步培育和發展糧食市場主體,搞活糧食流通。繼續實行糧食收購市場準入制度,允許和鼓勵符合資質條件的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從事糧食經營,進一步搞活糧食流通。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積極探索國有糧食企業資產經營和監管的有效形式,促進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轉換經營機制,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發揮組織市場糧食供應和服務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作用。
(七)進一步提高糧食產業化水平,為活躍糧食流通提供良好的產業支撐。按照"調整結構、培育龍頭、發展園區、打造品牌"的思路,促進全省糧食流通產業新一輪大發展。通過優化整合,集中資源,支持重點糧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多種所有制糧食企業通過聯營、合作、收購等多種資本運作模式,實現規模發展。積極研究糧食產業園區、產業帶和糧食物流重要節點規劃,扶持糧食倉儲、加工、物流、銷售一體化龍頭企業發展。支持糧食企業打造知名品牌,不斷促進技術和產品升級。
(八)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市場糧食流通秩序。進一步完善糧食市場管理的法制化環境,爭取早日出臺《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等有關法規規章。加強流通領域糧食質量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各種糧食違法經營行為,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糧食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監測網絡建設,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嚴禁不符合質量衛生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逐步建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信息通報機制,并擴大社會覆蓋面。